-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作出新的部署,强调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这是对党领导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理论升华,也是对新征程上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
>> 2024年7月16日,工人在位于江苏泗洪经济开发区的车间内赶制出口电子产品。
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一方面,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另一方面,我们是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由于市场机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投机性、滞后性和无法消除垄断、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等弊端,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中,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可以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有利于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风险冲击,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倾向于实现短期目标、常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相比,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突出强调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家发展规划在时空上的有序衔接,十分注重各类政策的统筹协调,有利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统筹短期施策和中长期发展,汇聚起一以贯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力量,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更加注重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
>> 2024年3月16日,在山东省青州市举办的家电以旧换新进社区活动现场,消费者在选购家电。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
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通过战略规划体系做好时空安排。从时间维度看,部署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并将战略决策转化分解为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既做到了谋划上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又做到了执行上的连续性、递进性、积累性,能够确保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实现新的战略目标。从空间维度看,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规划明确党中央战略意图及战略目标、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延伸细化的基础上,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必要的空间保障,能够有力促进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尽早见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建设,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就业优先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使国家战略体系更加科学完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统一规划体系,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十三五”规划引领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规划各项举措正在稳步实施,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实践证明,国家战略规划体系是推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仍然存在国家战略融合不足、专项规划对总体规划支撑不足等问题,需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予以破解。
增强国家战略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要把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的实践中,集中体现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项具有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就是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只有扎实做好战略研究,科学进行战略决策,有效推动战略部署,协同推进战略落地,健全完善战略评估,才能从全链条提升国家战略制定实施效能,在严峻复杂甚至是风高浪急的条件下实现既定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还强调,加强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合。这是新征程上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对各种战略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优化重组的迫切需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有利于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更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动力源。
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制定分阶段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让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这是加强规划上下贯通和横向协同、避免交叉重复或矛盾冲突的必要举措。例如,2022年,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以及8个方面重大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据此编制《“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细化形成82项重点任务;此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均明确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年度重点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提出,健全专家参与公共决策制度。这是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战略规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重要制度安排。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深入开展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为科学编制规划做好支撑。
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促进政策协同发力
各项政策是将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落地实施的工具和手段,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规划中明确的宏观经济治理目标更加丰富多元,不仅包括传统宏观调控重点关注的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平衡等基本目标,而且还包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品质生态环境、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等新目标及更高目标。因此,必须更加注重在国家战略的宏观引导和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下,制定实施好财政、货币等政策,并做好政策统筹协调,共同推动实现宏观经济治理的系统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加强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家发展规划引领,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精准有效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问题,推动我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但也必须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切实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各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例如,为进一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今年以来启动实施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财政政策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投资、消费、产业、金融等政策加强衔接、配套发力,推动释放了万亿元规模的市场潜力。2024年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8%;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比2023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是完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宏观政策协同配合的关键之举。要从严从细评估把关包括非经济性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行业和区域、就业和预期等的影响,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统筹把握好政策出台时机、力度、节奏,切实防范“合成谬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提出,健全预期管理机制。这是因应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变化、强化各方面对政策理解和传导的创新之举。要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善于把握消费和投资行为背后的市场预期和社会心理,合理引导舆情,坚定发展信心,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健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国家资产负债表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资产、负债总量及结构的核算表,也是分析经济、识别和防范风险、稳定金融的重要方法,对于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提高资产负债表编制质量,加强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宏观经济管理研究,挖掘和拓展资产负债表的监测、预警、管理功能,为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提供可靠参考。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依据,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统计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这有利于全面及时反映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发展情况,为提高宏观经济治理科学性有效性提供统计服务保障。
宏观经济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增强国家战略的宏观引导和统筹协调功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并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促进政策协同发力。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还必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机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治理能力和水平将持续提升,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和更有力的支撑。
(来源:《旗帜》2024年第8期;执笔:顾严、张欣欣)
( 编辑:刘琼 送签:刘琼 签发:钟鸣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