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本网专题>>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工作>>经验交流

中国社科院定点帮扶上犹县工作纪实

中国社科院
来源:旗帜网2023年08月01日09:11
文字缩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过8年接续奋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8年来,中国社科院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要求,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6月16日,中国社科院召开2023年定点帮扶工作会议。中国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院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高翔出席会议并讲话。高翔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全院定点帮扶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强化做好新时代定点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增强帮扶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贡献更多中国社科院力量。

中国社科院召开2023年定点帮扶工作会议。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素有“旅游之乡、水电之乡、茶叶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天然氧吧”的美誉。近年来,乘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上犹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8年来,中国社科院情系定点帮扶老区,发挥专业优势,圆满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帮扶任务,上犹县于2019年3月顺利提前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摘帽并非完成时,乡村振兴正当时。中国社科院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帮扶故事。

上犹县委书记刘洪梅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社科院定点帮扶上犹县8年多来,始终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始终饱含着对上犹苏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优势,大力实施创新之为、实干之举,落实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卓有成效的帮扶措施,为上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经过多年定点帮扶,上犹县发力发展文旅产业。图为上犹县碧水湾民宿。赣州市上犹县文旅局供图。

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基——智力帮扶绘就山水振兴篇章

自古上犹就被形容为“地居万山之中,山则百叠百蟠,水则九十九曲”。境内群山耸翠、林海苍莽,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山峰有14座,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1.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4倍;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优等,负氧离子浓度等级常年为“对人体健康很有利”的7级。

位于阳明湖畔的上犹县梅水乡园村村,如今已经是集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研学旅游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当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园村村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开办了恩嘉民宿、茗香居等以茶叶为主题的精品民宿,常态化举办了茶香旅游季、漂流嬉水节等系列活动,邀请网红参与直播、打卡,对接服务研学旅游市场,乡村旅游人气不断旺盛,村合作社收入不断提高。”

此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实现升级。目前,景区已经建成游客中心、停车场、A级以上旅游厕所,已完成入村道路改造以及村大门景区标志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已成为全村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

不过,园村村文旅业态拓展并未停止。经当地干部与中国社科院共同研究确定,如果能够在园村村建一座游乐场,那么将会吸引更多游客,带来更多流量。经过科学测算后,游乐场占地面积20亩,需要经费100万元,为此,中国社科院向园村村提供帮扶资金40万元,支持上犹乡村振兴示范点园村文旅产业再上台阶。

“预计到今年11月,就可以完成施工。”谈及经济效益,中国社科院帮扶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将于2023年年底投入运营,运营期第一年旅游人数按园村村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的2%预测计算,也就是按0.6万人次预测,门票价格按25元每人次计算,年均门票收入可以达到15万元。”

中国社科院帮扶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时下旅游民宿经济比较火热,如果能够植入民宿元素,将会更有助于旅游项目升级、吸引游客。参与该项目建设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农林渔活动和历史文化资源,以休闲度假为功能、以民宿为载体,利用生态河道、周边民房等进行河道垃圾治理、庭院整治、厕改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设天然泳池1个,改造民宿客房10间,努力打造当地乡村振兴示范点。”

上犹是一座被绿色覆盖的县,也是一座被水涵养的县。资料显示,2020年、2021年,上犹出境断面水质全年稳定在II类及以上,达标率100%,水质综合指数在全省99个县(市、区)位列全省前四,全市排名第一。

为了做好上犹这篇“水”文章,中国社科院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助力上犹水资源开发利用。

2023年,由中国社科院挂职干部帮扶引进的上犹县紫阳乡高基坪村山泉水厂竣工并投产。“不过,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发现,还有部分河道及排水渠需要整治提升,同时,恰好高基坪村拟在山泉水厂楼顶新建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可为村及脱贫户提供立竿见影的可持续性收益。”上犹紫阳乡乡长江凌风告诉记者,经过与中国社科院协商和调研后,又落实了“山泉水厂河道整治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包括,河道及排水渠整治提升改造150米,厂房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247.5kWp,项目预计2023年11月完成。上犹县发改委主任刘发彬介绍说,“该项目所需资金60万元,申请中国社科院帮扶资金30万元。高基坪山泉水厂投产后,预计年效益50万元。山泉水厂光伏发电站投产后,预计年效益8万元。”

如何开启县域智慧,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挂职干部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此,派驻上犹的挂职干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参与帮扶的各部门保持协同,先后在院直属机关党委和财基局领导下,协调经济所、工经所、农发所、财经院、考古所等资深研究员等赴帮扶地区授课,同时创新授课方式,形成政策建议,将授课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诊断把脉有机结合,协调工经所牵头的营商环境研究团队对帮扶县营商环境改善提供“手把手”的诊断和指导,打造社科“智力帮扶”新模式。

据统计,中国社科院自2015年在上犹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00余万元,建设实施了84个扶贫项目,先后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品德好的4名处级干部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3名青年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村第一书记,对贫困村、困难群众进行全面帮扶。

一直以来,中国社科院持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帮扶地区挂职工作。多年来,中国社科院挂职干部在帮扶地区发挥专业优势、敢于担当作为、全力倾情奉献,充分展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追求,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同时,中国社科院已经形成推动干部人才交流常态化机制。中国社科院院属各单位着眼帮扶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等需求,积极开展干部人才互派和培训交流,选派专家学者为帮扶县的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等授课辅导,持续深化“全链条式”教育帮扶、“组团式”医疗帮扶、“订单式”党建帮扶等具有中国社科院特色的帮扶模式,推动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智力支援工作机制。

近年来,上犹县强化“两山理论”转化,努力实现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图为上犹县阳明湖,赣州市上犹县文旅局供图。

弘扬革命老区优秀文化之魂——文化帮扶写下鱼水情深故事

89年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主力从上犹出发,征途漫漫,艰苦卓绝,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此开始。如今,再次走进赣南苏区,这片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红色热土,已焕发勃勃绿色生机。

在这片遍洒英烈鲜血的大地,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外的广场上深情寄语,“现在我们正走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赣州市的企业、农村、革命纪念馆,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实地了解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进展情况,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昔日,红军在上犹谱写鱼水情深的赞歌。如今,鱼水情深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深情厚谊。

2021年,中国社科院挂职干部来到云鱼村,首先抓的就是防返贫监测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同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协同配合,网格化分工,分片包干,分类管理,建立起防返贫监测机制。元鱼村地处山区,农户居住比较分散,所以要了解全村的情况就需要经常深入田地山林,查看村民生产生活的条件设施,了解每家每户的产业发展情况。

几个月下来,谁家养了几头牛、谁家种了几亩地、谁家看病花了几万块钱,这些情况挂职干部都能熟悉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他们申请相应的政策,让村民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挂职干部说,“这些惠农政策涉及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兜底保障等方方面面,都是村民最关心的事情。”

此外,挂职干部还主动包联了6户农户作为结对对象,通过定期走访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一次走访时挂职干部了解到,结对帮扶对象刘大哥家的儿子初中刚毕业,由于中考成绩不太理想,面临继续读书或是外出打工的抉择。挂职干部主动与孩子谈心,当得知孩子的内心想法后,鼓励孩子继续上学。为了解决刘大哥的后顾之忧,他多次向教育部门了解国家职业教育的鼓励政策和资助体系,并在专业选择方面提出建议。暑假结束后,刘大哥的儿子便来到赣州市的一所职业学校继续学业。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来挂职的第一书记还帮助我们申请了国家的‘雨露计划’职教补贴,减轻了我们家里的压力。”刘大哥这样说。

上犹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禀赋,建设开放多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图为毛泽东同志在上犹营前故居, 赣州市上犹县文旅局供图。

目前,在中国社科院的帮扶下,上犹县积极创建史志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对上犹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红色文化挖掘宣传,充分发挥史志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同时,依托文献资料室,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上犹地情历史,建设成为集文献收藏、服务及地情展示、咨询、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公益性重要文化阵地。

赓续红色精神,多年来,中国社科院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今年已经百岁高龄的中国社科院离休干部夏森同志,在长达85年的革命生涯中,爱党爱国,服务人民,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离休后,夏森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定同老伴一起,捐资助学,帮助中国社科院定点扶贫县进行教育扶贫。2013年以来,“夏森助学金”持续资助上犹县贫困家庭学龄子女就学。2018年10月,夏森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荣誉称号,她捐资助学扶贫的事迹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影响,成为教育扶贫的典范。2021年2月25日,夏森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她的事迹再次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守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源——产业帮扶擘画上犹发展蓝图

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此后,21个“国字头”支持文件、20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文件聚焦赣南。民生改善、路网通达、产业聚集、创新发展……10年间,赣州革命老区干部群众接续奋进、拼搏奋斗,振兴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22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赣州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作示范,在革命老区创新发展上作示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示范,在内陆双向开放合作上作示范,在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上作示范,在传承红色基因上作示范。赣州革命老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努力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系列文件的背后,折射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革命老区未来发展的关心和期许。

除了进行智力和文化帮扶外,中国社科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产业帮扶为抓手,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断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上犹,夏雨初霁,绿叶生“金”。

“上犹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我一直想来上犹采茶品茗。今天终于来到实地感受茶乡魅力,真是不虚此行。”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位特意从广州慕名前来的游客李薇,刚到上犹,她已经迫不及待地穿上采茶服,背上竹编茶篓,体验了采茶的乐趣。此外,她还参观了市级非遗上犹手工绿茶制作技艺,了解茶叶从采摘到制作加工、包装上市的全过程。

“我们通过‘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带动全村90%农户建起大小不一的茶园,现在全村种茶面积达5700亩。美丽的茶园不仅美化了乡村,保持了水土,更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经济来源。仅茶产业一项,就让村民户均年增收2万元。”犹江绿月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开敏说,该公司充分发挥科研、人才、市场、品牌等优势,形成了集育苗、种茶、制茶、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同时,陈开敏积极发展上犹绿茶制作工艺,成立了上犹绿茶制作工坊。该工坊作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自成立以来,共帮扶贫困群众34户46人,在有效传承古老手工制茶技艺的同时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注意到,上犹县农产品品类丰富,除了上犹绿茶外,还拥有紫阳生态大米、富硒脐橙等诸多品类。其中,“上犹绿茶”品牌评估价值已达4.82亿元以上。作为全县农业首位产业的茶业,诞生出了诸多名片,为上犹县农产品提质增量作出了突出贡献。

不过,采访中陈开敏直言,虽然上犹县农产品总体向上向善发展,但部分经营主体仍存在宣传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为此,中国社科院提出帮扶建设上犹县农产品展览展示平台,通过项目帮扶,可以促进上犹县各经营主体农产品提质增效、拓宽销路,提升上犹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有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既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又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全县农产品销售与推广,同时也更有利于提高上犹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中国社科院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促进帮扶县农业产业发展,想方设法为提升帮扶县农产品品牌价值助力。其中,帮助上犹县农特产品进入公益中国、本来生活网、中国航天采购网等电商采购平台。在院直属机关党委和院工会的协调下,2023年3月,组织上犹县乡村振兴局及11家县内农业企业在中国社科院院部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中国社科院帮扶上犹县农产品展览展销会,展示展销上犹农业特品、精品,销售额累计达240余万元,拓宽了全县农产品销售渠道。

( 编辑:徐雅维   送签:徐雅维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