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习近平是怎么做调查研究的?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他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一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这是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下基层时常说的话。他打了个比方:“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回顾习近平的从政经历,不难发现,他总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识和考虑问题——
在河北正定,他跑遍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在福建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9个县;赴任浙江,他用1年多时间跑遍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他到过全市19个区县;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他的足迹更是遍布大江南北。
1989年7月,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一行前往寿宁县下党乡调研。(图源:《福建日报》)
习近平的“跑”,不是走马观花、摆摆样子,而是沉下去摸实情、办实事。他在正定时经常骑一辆老式凤凰牌“二八”自行车下乡,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扛着自行车走;到厦门工作后,他又买了一辆“武夷”牌自行车,仍是骑着车四处调研。这样的方式虽然辛苦,但能深入一线,把情况摸深摸透,真正做到胸中有数。
从正定“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到闽东“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从谋划福州“3820”战略工程到以“八八战略”引领浙江改革发展……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提出的一系列战略规划,都是从深入调研中得来的。十八大后,他又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有人说,现在通信很发达,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看看材料也能了解很多情况。但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不如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来得真实鲜活。
2012年12月,习近平冒着严寒来到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他感慨:“如能看到真贫就值了。”这句话道出了领导干部察实情、听真话的重要性。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到河北阜平骆驼湾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二
搞好调查研究并不容易,去哪里看、看什么、怎么看,找谁谈话、谈什么、怎么谈,都大有学问。
习近平是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上世纪80年代,他在正定搞问卷调查,带着工作人员在街边摆桌子,有赶集的老百姓经过,就主动递上问卷。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习近平也曾部署发放1万多份问卷,搜集了解各方面对福州发展的意见。
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图源:新华社)
随着时代发展,调研方法也在与时俱进。
2003年2月,习近平在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指出,在调研方法上要多样化,一种方法不如几种方法好。他要求党员干部在具体实践中,根据调查任务和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多管齐下,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
面对大量材料和情况,怎么确保调研结果真实可信?习近平多次提到6字诀:交换、比较、反复。一项政策出台前,他会倾听“八面来风”:既找干部、专家、老同志交流,也重视同事和下属的意见。在找人谈话、听取汇报时,他会拿出笔和本子,把问题和建议记下来。习近平强调“钻矛盾窝”了解实情,“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看后院和角落”。
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研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研的实效、成果的运用,看能否把问题解决好。
曾经的同事回忆,习近平调研有一个特点:现场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不好解决的拿回来研究解决。而且,凡是他安排过的事情,都要亲自调研、检查落实。比如,在福建工作期间,治理“餐桌污染”、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等,他都定期跟踪检查落实情况。
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这5个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方法论,也反映出习近平深入、唯实的调研作风。
2006年9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舟山普陀区东极岛调研并看望慰问当地渔民。(图源:网络)
三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习近平不仅带头搞调研,而且十分注重调研的制度建设。
任职浙江时,习近平倡导了一项制度,即在全国两会期间,省委办公厅干部到百姓家里拉拉家常、到田间地头看看情况,把所见所闻“原汁原味”地带回来。几十份调查材料被分类汇编成册,习近平一份一份地看、一页一页地阅,在上面划杠、批注,有的还转给有关部门,或加以研究,或予以吸收,或要求整改。
在习近平指示下,浙江省委还对加强调查研究作出制度规定:省级和市县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分别要有两个月和三个月时间下基层调研,主要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写一至两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领导干部要在基层建立联系点,省级领导干部每年至少到联系点两次,市县领导干部要与基层点保持经常联系。
完善调研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是搞好调查研究的有力保障。
近日,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图源:中国政府网)
十八大后,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改进调查研究。近日,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1个课题开展调研。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正在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
习近平曾这样讲述自己的工作心得:“有了正确的工作思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去理出科学的工作思路呢?最根本的是要搞好调查研究,这是领导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来源:学习小组
文/钟祺、静玄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时报等
( 编辑:吕重江 送签:吕重江 签发:钟鸣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