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本网专题>>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工作>>经验交流

生态环境部推动定点帮扶县发展有机产业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升级

来源:旗帜网2023年01月16日12:07
文字缩放: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围场县)地处京津冀水源涵养区,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本底,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素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的称号。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积极帮助围场县破解农业产业发展难题,以发展有机产业为着力点,促进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

聚焦发展重点,从“常规耕作”到“有机种植”。立足破除当地固守常规耕作方式、缺乏品牌认证意识和有机生产技术等特色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生态环境部帮扶人员在深入走访中国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机构,调研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品牌经销商市场需求,听取县、乡、村干部农户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结合围场县县域气候土地资源实际,帮助发展有机农业。聚焦围场县传统特色马铃薯、胡萝卜等重点产业,组建专家技术团队,会同承德市及围场县共同攻克当地有机农业生产在土壤养分持续供给、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田间精细化管理等关键技术瓶颈,构建集合了32种特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的生产技术体系,并提出了“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政府引导+服务+政策支持+监管”管理模式和“产品导向+客户导向”营销模式,帮助构建起围场县域有机农业发展布局。

加强体系培训,从“疑惑重重”到“信心满满”。围绕解决当地群众最为关心的“有机种植怎么种”“环境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有机生产技术靠不靠谱”等疑惑和问题,技术帮扶人员组织开展了针对性有机种植标准与技术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现场面对面问答互动、理论讲解和现场操作演示等多种方式,解答当地群众的疑惑和问题,并根据种植户和有关农业种植企业反馈情况,帮助他们准确识别有机生产过程中的痛点和隐患,提供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有机种植风险,保证了生产效益。2018年至2022年,生态环境部先后选派行业专家60余人次,深入围场县乡村企业、合作社和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技术指导培训,累计培训种植农户和农业企业技术人员600余人次,有力提高了当地干部群众对有机种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帮助培养了一批本地专业种植技术人才,坚定了当地干部群众对发展有机种植业的信心和决心。

强化技术支撑,从“田间山货”到“标准精品”。指导围场县建立源头持续把控、过程科学精准指导、产品严抓质量检查的有机管理种植机制,确保了有机产品质量。2019年至2022年,生态环境部每年定期组织部属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承德市环境监测站对围场县有机种植区域开展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累计采集灌溉水样品和土壤样品100余个,严格对照国家有机产品标准,强化对有机种植基地实施检查过程监控,帮助精准识别有机管理的风险问题并及时解决。截至2022年,在围场县实施有机农产品质量控制检查67次,累计颁发有机或有机转换证书60张,让这里的农产品从田间山货走向标准化有机认证精品。

深化产销对接,从“提篮小卖”到“高端市场”。积极引导当地群众转变“提篮小卖”传统观念,树立市场化企业化经营思维,组织当地干部群众赴长三角地区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考察高端有机销售市场,帮助对接盒马、山姆、华润ole、叮咚等知名新零售企业,推动围场县有关企业与云南芸岭鲜生等大采购商签订产销对接协议,开拓“产品导向+客户导向”的新营销模式,让围场县农产品从“田头”走向“都市”商超。截至2022年,帮助围场县通过芸岭鲜生对接盒马等新零售商销售有机产品1702吨,其中有机马铃薯1565吨,有机胡萝卜、洋葱等100余吨。

加强示范推广,从“偏远乡村”到“全国知名”。指导围场县在前期有机种植企业成功实践基础上,探索推进“以点串线、由线连面”的绿色有机产业体系建设。2021年,围场县绿色有机认证企业达到19家,种植面积达到6.7万亩,有机种植产量达到2.6万吨,年产值超过4.5亿元,年销售额达到3.2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1.1万人就业,人均增收超过2000元。其中天添乳业种植有机青贮玉米2353亩,产量1.5吨/亩,实现收益1220元/亩,亩产收益是常规青贮玉米的133%。围场县化肥施用量相比2018年累计减少超过2700吨,绿色有机产业的蓬勃发展激发了农民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围场县从“被动扶”向“主动兴”转变,在中国式现代化农村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场县2021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2年被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乡村振兴中国行》栏目,将围场县作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进行了专题纪实报道,向全国展现了围场县生态有机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 编辑:徐雅维   送签:徐雅维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