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踏实做事 心系人民

——读《梁家河》有感

王书华
来源:旗帜网2022年05月16日14:14
文字缩放:

梁家河,一个陕北高原上的小村庄,因承载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情岁月而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初读《梁家河》,便被其生动的语言、真挚的话语所吸引。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小地方里有哪些大学问?这个问题激发了我对阅读这本书浓厚兴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梁家河,地处黄土高原,那里丘陵沟壑纵横、地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吃不饱、没钱花”是当时人们对梁家河的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1969年到1975年的七年时间里,走进群众、融入乡村,从修淤地坝、建沼气池开始逐渐带领村民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没有一点儿书生架子”的习近平总书记,那时还不到20岁。他亲自推车拉土,双手虽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但也带领村民建起了四座大坝。渐渐地,田里不再缺水,村里也有了余粮。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带领村民致富的点滴,体悟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就有的初心情怀,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人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态度与习惯。“习近平带了两个箱子,一个棕箱,还有一个皮箱,里面都装满了书”,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带着两只沉甸甸的书箱就来到了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提到过他在梁家河时的读书经历:“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应带头把读书作为胜任工作的必然要求,养成求知善读的工作生活方式。

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时能从一名知青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村支书,与密切联系群众分不开。他回忆时曾提到“刚来的时候和这里有种距离感”,但他慢慢地将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乡村,逐渐形成了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观念。“给人方便,自己方便。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些话时刻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做好群众工作、走好群众路线,才能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宏伟篇章。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梁家河地处偏远,烧煤要到百里外的煤矿去拉。一直以来,群众为了烧火做饭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影响了当地农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经过多方调研,意识到利用好沼气,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还能对厕所粪便进行处理,在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水平的同时解决农业肥料紧缺的问题。说干就干,习近平总书记马上带队赴四川调研,40多天的时间走访了5个地区17个县。这段经历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才有发言权。

品读《梁家河》一书,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村民修淤地坝、建沼气池的画面历历在目。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历程,使我们深深感到只有不惧艰苦才能有所收获,只有在无私奉献中才能真正体现人生价值。

(作者系科技部战略院党委委员、第二党支部书记)

( 编辑:贾泽娟   送签:王春春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