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青春作伴好读书

麟泉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2年05月12日10:03
文字缩放:

“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谆谆教诲,殷殷嘱托,点燃了青年群体奋发进取的热情。而要跑出最好成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充分珍惜青年这个读书黄金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书非静不能读。静心既是读书的前提,也是读书的结果。人只有在静下心来时才能读好书、读懂书,然而要真正做到心无杂念、心静如水却不容易。当代人读书,往往是在闲暇之余闹中取静,只有心无旁骛才有可能把文字读到心里。青年毛泽东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读书。静心之人,不受外界环境、事物的干扰,在书房、办公室里能读,在喧闹处、忙碌中也能读。最忌心浮气躁,无“老守一井,力求及泉”的静气,朝此暮彼,无所专攻。这样即便读上一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也很难有大收获,所耗的时间精力与所得,自然不成比例。

书非恒不能读。恒心是一种美德,更是成功之道,在读书上体现尤为明显。据统计,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对一般性书籍,每分钟能读三百字,半小时则能读九千字。如果每天坚持读半小时,一周就能读六万余字,一年的阅读量可逾三百万字。由此可见恒的力量。清人曾国藩认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他曾与弟弟们谈及,自己痛改无恒之病后,“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获益匪浅。滴水能穿石,厚积必薄发,恒心能化平常为神奇。

书非思不能读。《管子·内业》中说:“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读而无思,或流于肤浅,或陷入条框,很容易读而无得。思维如一把锋利的刀,必须找到抓准切入点,然后循着纹理从容、持续前进,方能准确把握要义,时有真得。思维的辐射贵有立足点,否则在无边的书海里,常常发不了力,或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或是“寻千百度而不得”。此点,犹如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那个支点,有则事半功倍,无则事倍功半。

书无我不能读。身临其境地读书,别有一番乐趣。用此法读史,仿佛自己置身于历史事件中与各色人等交往,益智增能;用此法读理论,则可以为抽象的概念找到一个落脚点,较易实现抽象与具体、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用此法读小说,则犹如阅历丰富人事,行万里路,赏千种景。如读书无“我”,往往会不自觉地走进死读书、读死书的歧路。

书无源不能读。读书如习字,要取法乎上,推本溯源,多读、精读经典。如今,互联网几乎无处不在,自媒体如影相随,在方便人们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有精深严谨不够的弊端。快餐文化影响之下,有的书只有一个炫目的外壳和玄奥的语言,初看似洋洋洒洒,深究实不知所云。无源之书,如无源之水,活力、灌溉力有限。经典之作,历时光之考验,似茂林深海,可读耐读,常读常新,不妨反复品味,上下求索。

书无情不能读。鲁迅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其实,无情未必真读书。书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荡气回肠的冲击力、拓展心性的张力,往往与情有关。此情,不仅是亲情、友情、爱情,更是温暖人间的真情、仰天长啸的豪情、催人奋进的激情。青年人要把忠诚于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深情,化为勤于读书、乐于读书、善于读书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在既有果实芳香、又有寂寞艰辛的读书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更远。可以说,拥有流淌着真善美的情,书的养气正心、润德端行的作用,会更明显、更持久。

在成长成才之路上,书是最便捷、最无私的导师之一。青春作伴好读书,青年人当从孜孜不倦的书山攀登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各种营养,提升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和本领,逐梦新时代,建功新征程。

( 编辑:王春春   送签:王春春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