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兢兢业业续写真菌学新篇章

——记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庄文颖院士

冯丽妃
来源:旗帜网2022年04月13日16:39
文字缩放:

和真菌学这位“老朋友”打了近半个世纪的交道,她爬过26个省份的荒山野岭,背过无数的真菌物种,辨认出360多个新种,数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倾心续写中国真菌学的历史长卷。

很多人称她是真菌界的“玫瑰”,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研究员庄文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

先后荣获北京市和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鲜少谈及个人事迹的她,将随之而来的一波波采访报道当成了为真菌学作科普的舞台。

坐公交、拎布袋去领奖

2021年11月5日,在庄文颖与其他9位科技工作者获评年度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消息公布后,有一件小事在微生物所不胫而走:她去中国科技会堂领奖,不让接送,自己坐公交车去。拎个布袋子,里面装着西服,怕弄皱了。

记者在采访庄文颖时提及此事,她直言:“我家靠近城里,家门口有公交车站,不用换乘就能到,挺省事的。所里若派车送我要绕很长的路,何必呢?”

在微生物所许多同事眼中,工作中的庄文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生活中的她简朴、低调,让身边的同事敬爱有加。

入行已48年,每每谈起真菌学,庄文颖总会兴致勃勃、神采飞扬。深奥难懂的真菌学用她的话说出来总是那么“接地气”。

“你抓一把土,里面就有很多真菌。”她这样介绍。在庄文颖的眼里,真菌就如同一座宝库。例如,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就源自真菌,它使得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增加到60岁;作为独特的生物资源,真菌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论是有益资源利用,还是有害物种防范,真菌资源的多样性调查都十分重要。”庄文颖说,“打个比方,口岸检疫常发现其他国家进口物品存在问题,例如携带有害微生物,如果我们不能识别,一旦有害生物入侵便会对我国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损失。所以,必须有一支精干的分类学研究队伍,不断发掘真菌资源和认识真菌多样性。”

带领考察队走遍全国26个省份

“虽然在某些方面我们国家的底子薄、基础弱,但中国人并不比别人差,通过我们的努力也可以把它(真菌分类学)做好。”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博士生导师的庄文颖曾如是激励青年学子。

她用数十年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话。

1973年,庄文颖进入山西农学院(现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选择留校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其间,她了解到70%的植物病害是真菌造成的,并对相关研究产生了兴趣。

1978年,而立之年的她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科大前身),师从微生物所研究员、著名菌物学家余永年,走上真菌学研究之路。

野外科考、采集标本、撰写书稿……庄文颖的才能和实干让余永年对她寄予厚望,期望她能为我国真菌分类研究打开新局面。1983年,在课题组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余永年积极支持将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学习并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她将休息时间压缩到苛刻的地步,迅速掌握了真菌学的最新研究方法,发表了多篇文章。

回国后,她带领团队不断奋斗,逐渐走到了真菌学研究的国际前沿。

多年来,庄文颖带领考察队走遍全国26个省份,采集了大量标本;研究了39个国家和地区的真菌材料,发现了新科1个、新属13个、新种360余个,澄清大量分类和命名问题;先后主持“中国孢子植物志的编研”等20余个重大科技专项,发表文章290余篇,撰写、主编著作9部,使我国部分类群的物种数量倍增。

这些耀眼的成绩也让她蜚声国际。学者们以她的名字命名新发现的菌种,如“文颖盘菌属”“海庄文颖氏菌属”;她是《真菌字典》1943年问世至今首位参与编写的中国籍学者;她三次当选国际真菌学会执委,是该组织成立以来的首位中国籍执委……

年逾古稀的庄文颖,现在每天清晨仍会雷打不动地到岗工作,编纂书稿、查阅资料、指导学生。

她的办公室只有十几平方米,除了一张摆放电脑和显微镜的书桌外,另一张书桌、小茶几上和几个铁皮书柜里整齐地摆满了各种和真菌有关的书籍资料。简朴、整洁的陈设赋予这个小天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谧,让人一踏入就能回归内心的平静,沉心科研。

“庄先生不注重名利和物质生活,求真务实,不断探索,为国家的真菌事业作贡献。这就是科学家精神。”国科大常务副校长王艳芬说。

承上启下传科研薪火

“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兢兢业业做学问。”这是庄文颖心里的科学信条。

庄文颖的老师余永年是我国真菌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戴芳澜的学生。他一直谨记老师的教诲,致力于真菌学的发展。2010年,87岁的余永年已身患癌症,但仍奋力组织撰写中国菌物学的百年研究史。2015年,余永年病逝一年后,庄文颖等人继续他未完的工作,使《中国菌物学100年》正式出版。

沿着前辈们走过的路,庄文颖在真菌学的历史长卷中续写着新的篇章。

1973年,《中国孢子植物志》的编研工作起步。《中国真菌志》作为其五个分志之一,于1987年出版第1卷。“目前我国已知菌物2.1万余种,40年中增长了3倍。《中国真菌志》已出版62卷,包含905属8873种真菌。”庄文颖介绍。

庄文颖很早就跟着余永年参与志书的编纂工作,现在任《中国孢子植物志》副主编,并主管《中国真菌志》,负责为每个卷册把好最后一道关。

《中国真菌志》的编研过程不仅是从自然界发现新物种的过程,也是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建设人才梯队的过程。微生物所许多青年骨干都曾得到过庄文颖的举荐。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她经常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实验操作。“作为一名科学家,除了做好‘赛先生’,也要做好‘德先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一代代薪火相传,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微生物所所长钱韦说。

人类只认识了约6%的真菌物种,还有94%有待发现。“这是几代人都做不完的工作。我现在70多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继续奋斗,更希望年轻人能够把这条路走好。”庄文颖说。

(来源:《旗帜》2022年第3期;作者系《中国科学报》记者)

( 编辑:徐雅维   送签:吕凤茹   签发:钟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