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本網專題>>脫貧路上·四縣好風光>>寧武縣

寧武縣簡介

2019年10月22日15:33
文字縮放:

寧武地處山西省北部、忻州市中部,管涔山脈以東、雲中山脈以西,縣境北依內長城與朔州市相鄰,西北以黃花嶺與神池縣接壤,西南以蘆芽山、荷葉坪、黃草梁與五寨縣、岢嵐縣相望,南部與靜樂縣相銜,東南以雲中山與忻州市分界,東部與原平市連通。現轄4鎮(陽方口鎮、鳳凰鎮、東寨鎮、石家庄鎮)10鄉(薛家窪鄉、余庄鄉、涔山鄉、化北屯鄉、西馬坊鄉、新堡鄉、迭台寺鄉、懷道鄉、圪謬鄉、東馬坊鄉)401個行政村和8個居委會,常住人口16.6萬人。轄區總面積1936.4平方千米,約佔全市總面積的7.68%,居忻州市第5位。地貌主要分為河谷沖擊平原區、基岩山區和黃土丘陵區,其中:平川面積佔1.67%、山區面積佔95.36%、丘陵面積佔2.97%,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蘆芽山主峰2745米。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從中部高峰向南北兩翼下滑,形成汾河、恢河沖擊平原區。礦產資源中煤炭最多,儲量達290億噸,擁有80萬畝原始次森林,素有“地下黑色寶庫”和“地上綠色銀行”的美譽,同時鐵、鋁、硫磺、石英、雲母、紫色花崗岩、石灰岩、水晶石等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物質儲存豐富。縣境平均水資源總量1.805億立方米,其中:河川流量1.71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122億立方米,兩者重復量1.034億立方米。全境河流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水系,主要有汾河、洪河和恢河﹔湖泊集中在余庄鄉東庄村境內,目前積水成湖的有天池、元池、琵琶海、鴨子海4個,總面積約4平方千米。寧武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自戰國到明末,是內地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雜居地。秦為太原郡,漢置婁煩縣,宋設寧化城,因寧武縣在北魏時設“廣寧”、“神武”二郡,唐取二郡尾字,置“寧武”郡。明置寧武關,清設寧武府,2001年至今屬忻州市人民政府管轄。

一、發展思路

2018年寧武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落實習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為主線,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三大目標”新部署和市委新的“1661”發展戰略,大力實施縣委新的“4851”發展戰略,即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實施科教興縣、煤電強縣、生態立縣、旅游活縣四大發展戰略,突出抓好精准脫貧、轉型綜改、城鎮建設、鄉村振興、環境保護、民生改善、招商引資、平安寧武八項重點工作,著力補齊結構不優、總量不足、民營不活、開放不夠、作風不實五大短板,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增動能、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經濟運行

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2.4億元、同比增長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9.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億元、同比增長9.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3億元、同比增長7.2%﹔財政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達到19.2億元、7.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6%、17.4%﹔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813元、5940元,分別同比增長7.2%、10.6%。城鎮新增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分別達到了2277人、248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5%。約束性指標和其他經濟社會指標都較好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

三、產業發展

2018年寧武縣地區生產總值為62.4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2.54億元,同比增加18.69%,佔生產總值比重4%﹔第二產業增加值38.59億元,同比增加1.11%,佔生產總值比重61.84%﹔第三產業增加值21.23億元,同比增加12.22%,佔生產總值比重34%﹔三次產業比重由2017年的3.66︰64.07︰32.34調整為4:61.84︰34。

第一產業中,加大了農業支持力度,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18億元。積極發展有機旱作農業,農作物播種面積30.2萬畝,糧食產量達到2824.45萬公斤、同比增長6.9%,實現了七連增。雜糧種植21萬畝,發展露地蔬菜1000畝、中藥材24000畝、食用菌50萬棒,農副產品加工銷售收入3.92億元、同比增長9.3%。大力發展規模養殖,驢、牛、豬、羊飼養量分別達到了0.37萬、1.9萬、10.2萬、58萬頭(隻)。

第二產業中,加強煤炭行業綜合監管,科學有序組織企業生產,全年生產原煤1341.28萬噸、現價產值38.85億元,原煤銷量1399.13萬噸、銷售產值40.60億元。企業效益得到好轉,2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50.38億元,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36.5%。

第三產業中,強力推進旅游項目建設,積極探索汾河上游整溝治理模式,重點實施了馬侖溝、冰洞溝治理項目,形成了地方山水生態精品景點。開展了“萬年冰洞 世界奇觀”系列宣傳推介活動,形成了5000萬+曝光量的廣泛密集傳播,叫響了“世界第八大自然奇跡”旅游品牌。創新實施攻堅深度貧困“一縣一策”,建設旅游扶貧景點13個,新建了一批扶貧民宿、農家樂、合作社等服務網點。全年接待游客7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9%、21.3%。蘆芽山風景區榮獲社會責任類“中國優秀旅游景區”,蘆芽山風景區管理中心榮獲“山西省旅游系統先進集體”,西馬坊鄉榮獲“中國生態魅力鄉”。

四、深化改革

堅持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以改革激發動力活力,扎實做好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關閉省煤運恆騰煤業退出產能120萬噸,關閉同煤半溝煤業核減產能21萬噸,商品房去庫存65464平方米。二是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穩步推進,由重事前審批轉變為重事中事后監管服務,納入試點企業75家,企業待辦時間縮減了60%以上。三是協調推進“三農”領域改革,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清產核資,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証完成權屬調查460個村,確認家庭承包耕地48.3萬畝,土地經營權流轉2.87萬畝,完成了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四是穩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實行簡易注銷登記管理,新增個體工商戶807戶、企業26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2家。五是園區改革創新有序推進,新建了扶貧農業產業園區,全面開展了廠區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建設了8個深加工龍頭企業。六是國企國資改革步伐加快,鉅盛能源集團已經完成資產清查盤點,4家企業“三供一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基本完成。七是深化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基本完成了縣醫療集團改革,全面整合98個中心村衛生室,公開擇優調整198名鄉村醫生,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八是成功申報了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了2個縣級電商運營中心、278個村級電商服務點,培訓電商人才1500人次。

五、重點工程

2018年全縣實施市重點工程7項,總投資150億元,計劃投資12.3億元,完成投資17.14億元,完成率139.35%。重點工程分別是:寧武縣同煤北辛窯煤電一體化建設項目、新大象養殖有限公司寧武縣生豬產業化項目、寧武縣城集中供熱管網延伸工程、寧武縣職業中學建設項目、寧武縣爍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0MW光伏扶貧發電項目、寧武縣扶貧光伏電站管理有限公司寧武縣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寧武縣年產10000噸沙棘凍果及5000噸沙棘原漿口服液生產線項目。

六、城鄉建設

統籌推進“五城聯創”,加快了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步伐,實施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東寨鎮東寨村、涔山鄉王化溝村榮獲“省級衛生鄉村建設示范村”。新建改造各類管網15公裡,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5萬平方米。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新開工48套、基本建成1500套,公租房基本建成534套,農村危房改造139戶。開展傳統村落保護項目2個,實施農村建筑特色風貌整治10個,建成農村日間照料中心6個。升級改造縣道30.1公裡、鄉道18.5公裡,改善了全縣路網干線通行能力。維修改造1條縣道和54條通村公路,保障了脫貧攻堅基礎設施需要。完成“暢返不暢”村道改造31村67.2公裡,完成危橋改造7座,完成縣鄉公路生命防護工程14條25.9公裡。建設萬年冰洞景區旅游循環道,升級改造西棧溝—春景窪公路10.2公裡。

七、脫貧攻堅

全面落實市委“3659”脫貧攻堅策略,大力實施縣委“3467”脫貧舉措,聚焦深度貧困縣情,用足各類優惠政策,完善產業脫貧體系,深化“十比十看”考核,重點做好了產業扶持、技能培訓、勞務就業、光伏電站、旅游扶貧等工作,全面實施了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工程,完成了易地移民搬遷1396戶3423人,建成了全市規模最大的10.72萬千瓦扶貧光伏電站,年純收益可達8000萬元以上,為全縣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年退出貧困村78個,脫貧3891戶10187人,累計脫貧12315戶30437人,貧困發生率從33.4%降到了7.63%,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

八、民生社會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開拓城鄉均等化就業服務體系,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訓2835人。開展全民參保登記工作,各類保險參保人數、基金征繳均超額完成任務,社保待遇穩步增長,完成了社會保險費征管劃轉交接工作。教育發展勢頭強勁。

全面落實教育惠民政策,發放資助金1082.34萬元、受助9740人次,發放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1449.91萬元、受助2226人。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示范性高中基本完工,職業中學主體完工。高級中學高考二本B類以上達線184人,再創歷史新高,榮獲了“山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衛計服務普惠群眾。全面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了婦幼惠民政策,做好了疾病預防工作。“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服務9873 人次,健康扶貧“雙簽約”覆蓋率100%。貧困人口住院費用報銷9873人次、5592.3萬元,慢性病和門診補償報銷12411人次、202.1萬元。

民政工作力度加強。城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分別提高到了每年4836元和3518元,撥付城鎮、農村低保金1181.89萬元、2319.57萬元和五保金903.66萬元,做到了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標准“兩線合一”。發放各類救助金、補貼金1000多萬元,保障了困難群體基本生活。發放軍人優撫安置金等1310多萬元,維護了軍人合法權益。

生態環境持續好轉。深入開展了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完成冬季清潔取暖工程集中供熱2272戶、煤改電1411戶。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開展了桑干河源頭生態治理工程,恢河出境斷面水質自動檢測站投入運行,汾河川湖屯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全面開展造林綠化,人工造林2.82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退耕還林0.8萬畝,改造沙棘林3萬畝,水土保持治理10.22萬畝。開展創建綠色礦山專項行動,4個煤炭集團企業完成了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6.05km2。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保護工程列入了國家試點,積極爭取了巨大生態資金支持,編制完成了整體生態項目規劃。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涉及的6項整改任務,3項已經驗收銷號,其余3項完成了階段性整改任務﹔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轉辦的群眾反映問題13件,已經全部辦結。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涉及的37項整改任務,14項已經驗收銷號,其余23項達到了序時進度要求。

社會大局安全穩定。圍繞關鍵時間節點,高效解決信訪矛盾,上級交辦案件全部化解,各類上訪數量大幅下降,做好了安全保衛工作,全力維護了社會穩定。堅持“4438”工作機制,突出做好了煤炭行業安全生產工作,實現了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深化法治宣傳教育,發揮人民調解作用,加強社區人員管控,14個鄉鎮全部建成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10個村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開展各類專項行動,強化社會治安管理,打響了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核查辦結線索 66條,打掉1個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和4個惡勢力集團、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43名。

( 編輯:宋美琪   送簽:宋美琪   簽發:白 翔 )